专访青年策展人刘木维|工艺美术运动的璀璨篇章与现代回响

专访青年策展人刘木维|工艺美术运动的璀璨篇章与现代回响

设计的美学力量渗透于日常的各个维度,从书籍的封面装帧与内页插画,延伸到家居布艺的染色技术与墙壁上细腻的壁纸图案,乃至金属制品的工艺创新、陶瓷表面的装饰艺术,直至建筑设计的空间形态,无一不展现出其对生活全面而深刻的美化作用。设计,无不在细微处雕琢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赋予每一寸空间以灵魂与温度。

正是这份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引领我们踏入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此番,青春BANG有幸通过一次深入的采访,与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刘木维老师共探工艺美术运动的璀璨遗产,在回忆中启迪创新,在想象中探索设计的无限潜力。

“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前厅

明灯:工艺美术运动的光辉岁月

工艺美术运动自1851年开始萌芽,而后在1880到1910年间蓬勃发展,成为一股倡导社会革新与对抗工业化浪潮的力量。该运动立足于恢复手工艺的价值,反对工业化大生产对工艺的侵蚀,转而从传统工艺风格以及全世界各地区丰富的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坚守高格调的审美追求。其影响力跨越大西洋,波及欧洲与美洲多地,乃至全球,深刻塑造了设计领域的风貌,展现了对高雅艺术与工艺结合的不懈追求。

刘木维老师表示,整体主题的灵感来源于约翰·拉斯金的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她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新建筑运动和现代运动时期比喻为现代设计的“明灯”,同时巧妙地将第一展厅“开卷有艺”分为三个部分来展现“明灯”的概念:

第一部分展示理论基石,重点在于约翰·拉斯金的书籍,如《建筑的七盏明灯》和《近代画家》,其中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一书中,约翰·拉斯金围绕哥特式建筑展开探讨建筑美学,以“献祭之灯” 、“真理之灯” 、“力量之灯” 、“美感之灯”、 “生命之灯” “记忆之灯”以及“遵从之灯”点出建筑的七大原则。

约翰·拉斯金作品:《建筑的七盏明灯》

第二部分聚焦于私人出版与书籍装帧艺术,通过如威廉·莫里斯创立的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和吕西安·毕沙罗夫妇的埃拉尼出版社等私人出版机构的精美手工书,体现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第三部分展示插画与平面艺术,特别是沃尔特·克兰、凯特·格林纳威和伦道夫·凯迪克等人的作品,他们为书籍创作的精美插画,为“明灯”概念增添了新的光芒,巧妙衔接并深化了后续主题展区的内容,为观者铺设了一条通往更广阔艺术与设计视野的道路。

插图版《堂吉诃德》 沃尔特·克兰(绘) 1900年版

从第一件展品《建筑的七盏明灯》到最后一件展品《走向新建筑》,展览以建筑实践和建筑理论为伏线,呈现了工艺美术运动从萌芽到式微的设计史历程。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设计之光如何照亮现代设计之路的深刻洞察,让观者在漫步其间时,仿佛亲自参与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设计之旅,深刻体会到“明灯”之于现代设计启迪与引领的非凡意义。

对话:工艺与手工艺的融合

“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以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和藏家的共计近200件展品为基础,展现了以工艺美术运动为核心发展阶段的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家居染织、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的成就。展览分为“开卷有艺”、“纹艺青年”、“饰艺向心”、“艺美之瓷”、“艺味其从”、“现代建艺”六个展厅,六个展厅标题的英文首字母连起来可以巧妙地组成英文“Design”一词,各个展厅中陈列的展品,更是生动地展现了艺术与手工艺的强强联合。

“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展览现场

从“开卷有艺”步入“纹艺青年”展厅,威廉·莫里斯的《草莓小偷》以其标志性的设计风格跃然眼前,细腻的动植物图案与几何布局交织共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又不失严谨的秩序美。

《草莓小偷》  威廉·莫里斯 1883年

“饰艺向心”展厅以弗雷德里克·埃利斯与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为线索,以“银发”为媒介,各自吟唱出对莫里斯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宁静和平的深切向往,他们的作品仿佛是“忠诚”与“激情”的守护者,共同培育着一朵象征民族精神的绚烂之花。此外,在“艺美之瓷”展厅中,威廉·德·摩根将自然的魔力注入装饰瓷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了陶瓷的表达边界,让坚硬的瓷砖也拥有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故事,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与创意的新视界。

《猫头鹰蒜头瓶》 威廉·德·摩根 1888-1898年

从“趣味代言人”约翰·拉斯金到形式主义美学的先驱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再到艺术教育的旗手赫伯特·里德;从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韦伯共同打造的红屋到查尔斯·沃塞的“牧场别墅”,再到麦金托什的希尔住宅,“艺味其从”和“现代建艺”两个展厅,用艺术实践带动了时代艺术趣味的转向,隐含着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发展脉络的建筑伏线,亦酝酿着现代主义风格的生发。

《床》 罗杰·弗莱 1915-1916年

《橡木椅》 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1907年

整个展览犹如一部微缩的设计史诗,通过精选的建筑实践案例与深邃的建筑理论探讨,细腻勾勒出工艺美术运动自诞生、兴盛至逐渐淡出设计舞台的历史轨迹,展现了其对后世设计思潮不可磨灭的影响。

理念:来自策展人的启迪

将“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这样的国际大展引入中国,策展团队面临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挑战,更有文化沟通与理解的深刻考验。策展团队发现,原展览模式往往以展品分类集中展示为主,且在内容安排上过于侧重于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叙事,缺乏与本土观众的情感共鸣。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团队进行了大胆创新,打破原有单元结构,加入更多互动元素与文化对话,如引入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的展品,以及增加反映中国现代设计发展进程的内容,使展览既保持国际视野,又贴近本土文化脉络。在这一过程中,与国外机构的沟通协调成为另一项挑战,尤其是在展品选择、展陈设计以及教育活动的本土化改造上,均需要细致考量,确保合作双方都能满意,同时维护展览的学术严谨与艺术魅力。

对于有志成为策展人的学生或艺术爱好者,刘木维老师认为,拥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策展不仅关乎艺术展示,更是一种深度研究与知识传播的过程,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乃至当下的社会动态,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此外,在面对不同合作模式时,策展人也要有灵活应对的能力,平衡各方需求的同时,保持展览的学术独立性和创新性,确保展览能够超越传统的展示框架,成为启迪公众思维,引领文化对话的平台。因此,对于策展人而言,持续的学习、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算得上是职业道路上的三大法宝。

关于刘木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博士后、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方向:外国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潮流艺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特展“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策展人(2022-2023);特展“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策展人(2024);译著《三低主义》(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现代皮影剧《长至归》编剧/唱词创作(2020年西安公演);电影《迟来的告白》剧本统筹(2019年全国公映)。

结语:

策展人的匠心独运,不仅在于展示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佳作,更在于引领每一位步入展览空间的旅人,体验一场从历史深处走向未来设计边界的旅程。当展览缓缓落下帷幕,人们或许会带着对工艺美术运动新的理解和感悟离开,但那份对美、对创造的追求,却在心中悄然生根。正如工艺美术运动本身,虽历经时间的洗礼,其精神却在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中延续,激励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艺术家,继续探索、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学语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