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未来家园长这样!

我们眼中的未来家园长这样!

你能想象到,二十年后的社区是什么样的么?我们幻想过的那些能够改变生活的设计,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实现。无论是更加智能的设施,更加合理的规划更加和睦的邻里,还是更加人性的关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符合脑中的未来家园理想。

在本次碧桂园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大赛中,有三件关于未来社区创想作品入围了终极十强。这些青年设计师们将目光聚焦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上,谱出美好生活狂想曲。

更好的规划,为了自如的生活空间。

【案例——孔隙城市:互联网与共享的平行社区】

今天,我们的城市类似于一个没有弹性的容器,一旦居住活动出现新的需求,原有的空间便难以以容纳,像水一样溢出容器,让我们城市的面积、高度、深度不断增加。

为此,创作团队思考,如果我们是水,而我们生存的容器是否可以尽可能的包裹我们,这样“海绵”一样的平衡每一滴水,从而有效的利用那些“孔隙”间的生存空间呢?

创作团队利用共享空间与互联网思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孔隙”平行城市。利用这些“孔隙”的空间,建立多个平行社区,依靠自由移动的系统、共享闲置的空间、就近吸收资源,并结合数字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孔隙”能够打破空间上的限制,紧实的连接在一起。

而创作团队也依据“孔隙城市”这一概念,为两个社区改造提出了设计方案。

(回龙观社区改造)

(五道口社区改造)

“孔隙城市”将城市中所有的闲置空间与公共空间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对所有成员开放的社区群,这个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变化,更加高效且具有弹性。

更好的规划,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是空间为时间营造出的一种特别的情感氛围,随着对空间的重塑,这种氛围能够不断产生奇妙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都在追求一种,更加和谐的邻里关系。

【案例——小胡同大客厅】

大栅栏,北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经过五百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但同样由于商贾繁盛,高密度人流与紧凑空间导致了大栅栏周边社区的诸多问题产生。

基于大栅栏胡同公共空间的尺度和其作为社区仅有的公共空间,创作团队通过分析空间和人的关系,建立了人与空间交流互动的改造策略,将空间作为事件的发生器,试图重新塑造大栅栏的社区结构。

把室内空间中的客厅的概念引入设计中,将整个胡同比作一个大房子,而胡同则作为大房子的“客厅”来定义。它是邻里关系的发生地;是社区的活动中心;是社区的名片;是可供交流互动的场所。

通过分析空间和人的关系,建立了人与空间交流互动的改造策略,将空间作为事件的发生器,用以激活人与人之间的共享、互助以及文化交流的邻里关系,并使之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更好的设计,为了更好的人群关怀。

社区往往是由各类人群构成的,而在不同人群眼中,社区的定义也不同。而对于不同人群的关怀,同样是社区是否适合生活的重要标准。

【案例——积木森林:儿童友好型模块化装配社区设计】

随着“二孩”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新生儿童出现,儿童已然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而当代儿童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环境对其影响颇大,作为儿童时期最常接触的场景,社区对于儿童成长的也具有很大影响。

创作团队针对社区与儿童的微妙关系,将儿童的好奇心、从众性、学习模仿能力等因素融入设计当中,用模块的方式,分别设计教室、餐厅、活动室、影剧院、图书馆,还为家长设计了等候区、办公区、亲子区等空间。

针对室内外的环境特点,在室内强调多处采光、多个入口、自然通风的设计,室外采用开敞的空间降低拥堵感,减少儿童的戒备心理。色彩上选择更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明快活泼颜色,在建筑材质的选择上,采用软质材质构建安全的儿童活动空间。

知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中,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可见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而社区对于儿童来说,既是游乐园又是身边课堂,用日常生活,教会他们更多。

未来社区,未来可期

社区,不仅仅是人群居生活的基础单位,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情感的空间。碧桂园始终坚信,未来的社区不只是做到“平地起高楼”的神奇,更要让高楼中的人们走出来,享受社区的美好服务与环境,相互融洽的生活,让社区有生命有活力。本次碧桂园与凤凰网发起的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即将开始“社区”生活的青年大学生们的创想。我们相信,有这些未来社区创造者,未来一定可期!

下一期,我们走出未来社区,去寻找那些智慧生活之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